蜜獾的克星 是什么?“平头哥”蜜獾咋吹上天?战斗力被高估,死对头竟是胡狼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3 20:32:28    

曾几何时,大家在谈论非洲食肉猛兽时,狮子、花豹、鬣狗、鳄鱼会立马出现在大家的脑海里。不过近年来,平头哥蜜獾似乎被大家推上了神坛,因其个头小,竟敢无所畏惧地怼遍非洲其他肉食动物的逆天表现,网友们为它写下了很多“平头哥名言”,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之类等等。但如果仔细去了解蜜獾的话,蜜獾的生活远没有那么轻松。

蜜獾:强悍的毒蛇杀手!

蜜獾(学名:Mellivora capensis),英文名:Honey Badger,绰号“平头哥”,属于鼬科-蜜獾亚科-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动物。蜜獾的平均体长不超过1米,体重为6.2—9.2公斤(雄性普遍比雌性要重),被划分为中型食肉动物。

蜜獾属于杂食性的肉食动物,野果、鸟蛋、蝎子、小鳄鱼、蚂蚁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都在食谱上,也可以捕食毒蛇,是很多爬行动物的噩梦。另外蜜獾特别喜欢吃蜂蜜,这也是名字中‘蜜’字的由来。但根据动物学家对卡拉哈迪跨界国家公园(Kgalagadi Transfrontier Park)内蜜獾的研究观察表明,蜜獾日常主要觅食方法是通过挖洞取食。

先看蜜獾捕食蛇类有几个高光的画面:

一是蜜獾爬树追捕一条斗篷眼镜蛇,再将眼镜蛇赶回到地面,最后变成了辣条;二是有一只雄蜜獾捕食一条鼓腹蛇,但也被毒蛇攻击到,在吃着吃着毒蛇时,蜜獾晕了过去,没想两个小时后,蜜獾又醒了过来,继续吃毒蛇。三则蜜獾捕食岩蟒的例子,好像4、5米的岩蟒都不是蜜獾的对手。

为什么蜜獾要冒险捕食毒蛇呢?是因为皮厚吗?还是体内抗蛇毒能力强?

在一部名为《Snake Killers》的纪录片里提到,蜜獾捕食毒蛇真的是靠皮厚和体内逆天的抗蛇毒能力,捕食一条蛇基本可以获得1.5斤左右的食物,如果捕到岩蟒,那就更划得来。而且蛇类在夏季活跃,所以蛇类占了蜜獾夏季一半的食物量。

不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有一份研究显示,蜜獾体内的“nAChR受体”长期演化后产生了和毒蛇神经毒素不相结合的能力,导致神经毒素失效。但是如果被注入的毒液量大的话,超过临界受限,蜜獾也会挂掉的。因此不是所有蜜獾在被毒蛇咬了后睡一觉就能醒来。

蜜獾的克星—胡狼!

看到蜜獾在非洲一副怼天怼地的样子,应该都想不到那个跟着其他猛兽后面蹭吃的非洲黑背胡狼是蜜獾的克星吧?在体型上,蜜獾和胡狼相差无几,体长平均为100厘米左右,体重为6.8-13公斤(东非种群比南非种群要重)。

根据动物学家对卡拉哈迪跨国公园的研究,黑背胡狼在和蜜獾的对抗中占据上风,虽然没有杀死过成年蜜獾,但会捕食蜜獾幼崽。从观察到蜜獾和黑背胡狼的相互遭遇中,蜜獾有19次想杀死小黑背胡狼,而蜜獾幼崽有3次被黑背胡狼捕食。137次一起觅食时,胡狼有14次无缘无故攻击了蜜獾;另外有19次胡狼展现出侵略性的攻击,直至蜜獾离开。通常这类现象发生在干旱的9-12月,恰恰这段时间是胡狼的繁殖季。

对于蜜獾干不过胡狼,是不是有点大跌眼镜?但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

正面硬刚各种大中型猛兽?不怕事,不主动惹事!

从网上可以看到,蜜獾正面硬刚非洲各种大中型食肉动物,基本都能全身而退。蜜獾最辉煌的记录是它弄伤了一头母狮:于2008年9月在南非克鲁格公园内,摄影师拍到一头母狮捕食蜜獾,遭到蜜獾的疯狂反扑,最后受伤的母狮放走了蜜獾。虽然蜜獾的脸部受伤严重,但是第二天发现了濒死的母狮,而受伤蜜獾也无踪影。

当然,正面对抗大中型食肉动物不是蜜獾的本意,实际上它们会主动避开与猛兽的相遇。在观察到的7次蜜獾活动路线中,蜜獾闻到了地面上残留的新鲜动物气味(4次狮子、1次花豹、2次斑鬣狗),它都会改变前进路线。但当无法逃避时,蜜獾选择的方式就是主动冲上去,裂齿咆哮、肛门臭腺释放气体,期望能吓唬敌人。而大型猛兽在和蜜獾相遇时之所以没有立刻痛下杀手,那是因为划不来、效率太低(2003年观察:6头狮子搞定一只蜜獾花了15分钟),从蜜獾身上获取的肉食不能填饱肚子。

与其同时,大家需要清楚一点,生存能力不等于战斗力。在《世界陆生食肉目动物百科》中提到,蜜獾在保护区内的死亡率为46%,主要死亡原因是饥饿、大型猫科动物和鬣狗、猛禽、鳄鱼之类捕杀以及成年雄性蜜獾的杀崽行为。虽然大型食肉动物都捕食过蜜獾,但蜜獾在其食物比例中不到1%。

简而言之,再强烈的战斗意志,也弥补不了战斗力的绝对差距!

吉尼斯给它的评语是“因无法正确权衡危险而导致数量局部减少”,咋听起来有点像愣头青?大家喜欢蜜獾,是因为它身上满满的火云邪神气势,但是实际上它没有火云邪神的战力,也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游刃有余和潇洒,一切都是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