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芯科谭章熹:把开源的火种带回中国 打破封闭是做RISC-V的初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12:00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上,RISC-V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的代表,一直以来被行业认为是科技平权革命的破局点。在这一领域奋斗的人们,是斗士也是梦想家。而如何真正打破x86与ARM的两极格局,是奋斗在这个领域的人们常常所思考的问题和笃定前行的方向。

·同门两代RISC人的信念:激烈竞争中做头部的RISC-V领跑者

睿思芯科,一家成立仅七年的RISC-V领域新军,其背后却是一部RISC-I/II和RISC-V两代半导体人的奋斗史。谭章熹博士,睿思芯科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与容志诚博士,睿思芯科董事会副主席、华胥基金创始合伙人,是这家RISC-V芯片公司的掌舵人。他们年龄相差悬殊,但却都师承2017年图灵奖得主、RISC架构之父David A.Patterson教授。

容志诚曾致力于RISC-I/II代际演进,而师弟谭章熹主攻方向则是RISC-V。同门师兄弟,两代半导体人,一家公司,让这种奇妙的缘分得以延续。

当前,中国本土RISC-V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而睿思芯科的目标却不仅仅只是推出完全自研的RISC-V处理器这么简单,而是要成为行业头部厂商。容志诚博士对此颇有感慨,“当初在做这家公司之前我跟老师开玩笑说,如果第一代和第五代两代RISC人联手来做RISC-V芯片都做不过别人的话,那我们真是丢了我们老师的脸。”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之下,睿思芯科成功推出了“一芯双核”设计架构,由32个高性能通用计算核心(CPU)与8个智算专用核心(LPU)组成的全自研RISC-V灵羽处理器。它专为Deepseek等开源大语言模型推理等任务优化,支持DDR5高速内存,支持PCIe5.0标准及CXL2.0协议,并支持高达8路互联。其性能比肩Intel、AMD等国际主流型号的服务器芯片,一举让中国RISC-V服务器处理器迈入高性能时代,同时也让睿思芯科快速成为中国RISC-V领域的领跑者之一。

应用睿思芯科32核芯片的服务器产品

·借DeepSeek东风 致力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软硬件解决方案

年初,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的发布加速推动了智能计算创新浪潮剧烈涌动。随即出现的预部署DeepSeek不同参数规模蒸馏模型的智算一体机涌现出来,睿思芯科生态合作伙伴商汤科技也推出了相关产品,这也给RISC-V处理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睿思芯科灵羽处理器通过引入LPU智算核心的异构设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性、低成本的DeepSeek大模型推理优化支持,最高可以实现满血版DeepSeek的部署。在谈到DeepSeek与智算一体机时,谭章熹认为,“当下很多智算一体机使用DeepSeek这样的开源大模型,自然而然服务器芯片也会考虑选择RISC-V这样的开源芯片。我们看到不少解决方案是拿国产的RISC-V CPU加上国产的NPU、GPU去做智算一体机解决方案,目前其实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而且从市场接受度方面来看是一种强属性需求,所以毫无疑问这对于RISC-V而言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此外,当前私有云一体机方案也越来越常见,但谭章熹认为对于RISC-V而言,垂直场景应用落地相比云方案来说更为重要。即便睿思芯科为客户提供了很多云服务容器,但云场景的要求更为复杂,且软件层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当睿思芯科为客户交付RISC-V解决方案时,会联合ISV伙伴提供整套的硬件+软件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云平台。

·十二个月一颗旗舰芯片 每年100%性能提升

中国RISC-V产业的发展轨迹,是一部从技术追随到生态引领的逆袭史。而RISC-V的开源基因,也是中国芯片产业实现“架构平权”的关键。

睿思芯科公司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两位掌舵者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却极为丰富。深耕多年的技术积累所带来的自信,使得睿思芯科敢于许下“十二个月一颗旗舰芯片 每年100%性能提升”的承诺,这必然将持续让中国RISC-V产业引领生态,并加速实现架构平权的宏大愿景。

未来三年,睿思芯科将坚持工艺与核心微架构交替迭代的发展路径,通过应用定制化实现更好的性能与更优的TCO,并且会在十二个月之后推出灵羽NEXT处理器,践行迭代承诺。

这样的更新节奏对于罕有技术积累的初创企业来说,要跨越0到1的鸿沟,而对于谭章熹、容志诚和他们的睿思芯科却并非难事,毕竟在创立睿思芯科之前,他们两人都已经在RISC-V领域有了颇多实践。不过谭章熹也谈到了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为重要的还是产品的周期。其中不仅包括睿思芯科设计的芯片,还包括整个系统、客户的需求,从这些方面来看时间确实非常紧凑。”

·用深圳速度拥抱并加速RISC-V生态

开源、应用需求的大幅增长以及DeepSeek这样的开源大语言模型崛起,使得其他平台开发者向RISC-V平台迁移变得不那么困难。同时,RISC-V生态的日益成熟,也让基于RISC-V处理器的服务器到了更容易被普通用户所使用的阶段。

对此谭章熹表示,“我认为这是这一阶段的开始,因为真正的产品化需要一定时间。当然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很多OEM厂商、供应链伙伴即便是在相对来说的早期,也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RISC-V的开源相对于x86、ARM的封闭,给很多用户带来了便利,这也是我们做RISC-V的初衷。同时,开放的生态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而深圳是中国所有地区里能够最快让想法变成产品的地方,用深圳的速度去推动RISC-V生态发展,必然会加速这一阶段的演化。 ”

·结语

在灵羽处理器发布会上,谭章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把开源的火种带回中国。就读于加州伯克利,师从David A.Patterson的谭章熹和容志诚,以及他们所创立的睿思芯科,凭借灵羽处理器,不仅把开源的火种带回了中国,同时也再度点燃了中国RISC-V芯片向高性能迈进的引线。在联想、长城、三诺等行业头部企业助力之下,灵羽处理器已然构建起了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生态,并为中国算力体系建设带来自主、安全、高效的新发展路径。

纵观中国RISC-V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场技术平权与产业重构的革命。它让中国从芯片技术的“追随者”逐步有机会成为“引领者”,从而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打破了半导体芯片产业由x86、ARM构成的两极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像睿思芯科这样的斗士功不可没,它将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跨越制造与生态的鸿沟,平衡开源协作与自主可控,并在未来的全球芯片竞争中冲击C位。

(967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