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唤书香 书院灯火映山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0:10:00    

齐岳苍苍,乡韵悠长。在海拔1200多米的渝鄂交界山脊上,坐落着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个土家族聚居地——恒合,也是重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在恒合民族中心小学内,一座以《诗经·小雅》中的诗篇命名的鹿鸣书院书声琅琅。书院得名于乡间鹿鸣垭的古老传说,也延续着《鹿鸣》诗篇中“鼓瑟吹笙”的雅集传统;书院是乡贤学子捐赠建成的心灵驿站,更承载着土家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炽热情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里,这座占地43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的文化地标,构建起“1个中心书院+15个村社书屋”的阅读矩阵,正以“呦呦鹿鸣”的文明呼唤谱写着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乐章。

耳濡目染,乡村稚童品国学

农村的孩子,不读书走不出去,书读少了,走不远。我深知,乡村阅读推广最难的是孩子和家长阅读意识的提升、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然而学校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孩子家中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更别提培养阅读兴趣了。为此,恒合民族中心小学依托鹿鸣书院开启了书香校园创建之旅。

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书院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学校以“读诗经,书经典,鉴国学,扬国粹”为发展总思路,全校师生定期开展《诗经》等国学文化诵读、传唱、书写等活动,并与土家族传统文化相结合,配套有古筝教室、土家刺绣室、舞蹈教室、读书长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I互动空间等。

书院是依托,阅读是关键,活动是载体,课程是核心。鹿鸣书院开展了一系列诗经诵读及院坝读书会、分享会等主题文化活动。每天轮流安排学生到鹿鸣书院上早自习、读国学经典,每班每天安排一次课前10分钟诵读,每天课后延时服务组织一个“国学经典品读”兴趣班。学校每周五下午作为“鹿鸣书院开放日”,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指导阅读、背诵、释义、解惑等,并开发了《诗经》校本读物。每月举办一次“鹿鸣讲坛”,邀请市内外国学专家为恒合乡师生和乡民讲授国学经典。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学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可以背诵20首以上《诗经》名篇及优秀国学经典篇目,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诗经达人”“诗经导师”。师生还将外文版国学及多语种《诗经》朗诵搬上舞台。

点灯播种,家校社融合润民心

鹿鸣书院不仅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氛围,还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通过“1个中心书院+15个村社书屋”的阅读矩阵,书院实现了从校园到社区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了“书香满乡”。

在鹿鸣书院的引领下,恒合乡15个村社书屋相继建成,形成了覆盖全乡的阅读网络。每个书屋都配备了丰富的国学经典书籍,并结合当地土家族文化特色,设置了文化展示区、阅读角、互动空间等功能区域。书屋不仅成为村民日常阅读的场所,还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中心,定期举办读书会、文化讲座、手工制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村民参与。

为了激发村民的阅读兴趣,鹿鸣书院与各村社书屋联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定期举办“乡村读书节”,邀请国学专家、文化名人走进乡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组织“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鼓励家庭共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经典诵读进村社”活动,让村民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鹿鸣书院与各村社书屋形成了紧密的联动机制,学校定期派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到各村社书屋开展阅读指导和文化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成立“国学宣讲团”,走进村社为村民讲解国学经典;教师定期到书屋开展“国学课堂”,为村民提供系统的文化教育。这种家校社联动的模式,不仅让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让乡村文化生态得到了全面提升。

以文兴旅,最美空间赋新能

2023年4月26日,一场主题为“传承国学经典,助力乡村振兴”的鹿鸣书院协同发展签约授牌仪式如期举行。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等部门,万州区教委、万州恒合土家族乡党委和政府等单位和中小学校参与活动。鹿鸣书院先后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签订协同发展协议,共同定期开展阅读、传诵与诗经讲座和“鹿鸣讲坛”活动,合力塑造“鹿鸣书院”品牌。

近年来,恒合乡依托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挖掘“避暑经济”。鹿鸣书院也致力于高标准打造研学旅行基地,设置AI互动空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让研学者在品鉴国学的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2024年首届“诗经节”期间,鹿鸣书院带动周边农户增收82万元,真正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恒合民族中心小学也被评为万州区书香校园,鹿鸣书院被评为“中小学生阅读示范基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

从千方百计建书院到课程活动齐开展,从推广阅读润民心到服务社会效益显,鹿鸣书院用3年时间完成了从完善学校场所功能到辐射村居书屋,再到营塑文化地标的蝶变。鹿鸣书院将国学阅读活动扩展至全乡各地,“书院带书屋,全乡齐阅读”。乡村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文化基因解码、人才梯队培育、产业生态重构,实现乡村文明的整体跃升。

当琅琅书声回荡在土家山寨,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诗经文化的现代表达,更是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播撒文明的火种,让每座书屋都化作照亮山乡的明灯。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恒合民族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3月19日第10版

作者:黄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