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造血不足旧业务持续失血 宁夏建材如何破解“双杀”困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3:16:00    

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

受房地产调控深化及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叠加影响,全国水泥市场持续承压。在此背景下,宁夏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建材”,600449.SH)2024年业绩也延续下行趋势。据宁夏建材年报披露的数据,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3亿元,同比下降16.87%;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降幅达18.8%。其中,核心水泥板块销量连续第四年下滑,年内降幅扩大至20.29%,销量为967.5万吨。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还观察到,2024年,宁夏建材战略性培育的数字物流业务虽以64.68%的营收占比跃居第一大收入来源,但该板块毛利率仅0.21%,且81%收入依赖中国建材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外部市场拓展连续三年停滞。同时,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达20.91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升至39.7%,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7亿元)仅覆盖同期净利润的65%,现金流指标持续弱化。

传统建材企业如何突破“量价齐跌”的困局?依赖关联交易的转型业务能否实现市场化突破?高企的应收账款与孱弱的现金流,是否预示着更深层的财务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宁夏建材董秘及证券事务代表,但董秘电话无人接听,证券事务代表电话无法接通。

传统业务承压

在全国水泥需求持续低迷、区域市场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宁夏建材的基础建材业务正经历着量价齐跌的双重冲击。2024年该板块收入29.8亿元,同比下滑22.1%。作为曾支撑企业发展的“压舱石”,基础建材业务在2021年时贡献了84.62%的营收,其中水泥及熟料业务更是以40.69亿元营收占据70.36%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企业战略重心向数字物流领域倾斜,传统业务开启断崖式萎缩:2022年占比腰斩至47.90%,2023年进一步滑落至32.24%,至2024年已不足三成。

从行业细分来看,2024年宁夏建材的基础建材业务几乎全线下滑。在销售端,水泥销量为967.50万吨,同比减少20.29%;熟料销量为86.54万吨,同比减少9.88%;骨料销量为461.15万吨,同比减少7.45%。唯一亮点是商品混凝土,产销量达到130.98万方,同比增加12.27%。

在生产端,水泥产量为978.56万吨,同比减少19.84%;熟料产量为696.60万吨,同比减少18.09%;相比之下,骨料产量为522.74万吨,同比仅减少1.96%,影响相对较小。骨料和混凝土业务虽在2024年分别实现13%和3%的收入增长,但两者合计占比不足17%,且增长逻辑存在隐患。其中,骨料业务的增收主要依赖价格提升而非销量扩张。2024年公司骨料销量461万吨,同比下滑7.45%,但单价从22元/吨提升至27元/吨,吨毛利增至9元/吨。然而,骨料业务规模仅占基础建材收入的4%,难以对冲水泥主业的下滑压力。商品混凝土业务则呈现“以价换量”特征。2024年销量131万方,同比增长12.27%,但单价从310元/方降至285元/方,吨毛利68元/方。不过,价格战导致的盈利空间压缩,使得该业务的增收不增利特征明显。

新业务能否成为“造血引擎”?

除了发展传统的基础建材业务,近年来,宁夏建材将数字物流业务作为战略转型方向,目标是通过物流数字化降本增效,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宁夏建材的数字物流业务起步于2020年,并且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从边缘业务到营收主力的蜕变。然而,经过前期快速增长后,2024年该业务突然下滑,并且面临关联交易占比偏高、毛利率持续承压等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宁夏建材的数字物流业务收入5.90亿元,占营收的10.21%;2022年、2023年,公司的数字物流业务连续两年增长,2022年同比暴增506.72%至35.82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82.50%至62.80亿元,其占比首次超过基础建材业务,在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62.77%。但是,经过前期快速增长后,2024年,公司的物流业务又开始下降,同比下降14.20%,收入56.09亿元,但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巩固至64.84%。仅从数据上看,物流业务已成为宁夏建材的“半壁江山”。

在增速失速之外,宁夏建材的物流业务还存在市场化能力不足、业务独立性存疑的问题。在2024年的56.09亿元营收中,81%来自中国建材集团内部企业,外部客户仅贡献19%。而事实上,宁夏建材数字物流业务的崛起,本质上是依托中国建材集团内部资源“输血”的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宁夏建材为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0%、77.27%、69.52%,2024年达到81%,凸显该业务对关联方的深度依赖。

不仅如此,宁夏建材的物流业务还面临着毛利率持续承压、盈利能力微弱的问题。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在四年间持续弱化。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物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43%、0.64%、0.38%、0.21%。尤其是2023年和2024年,毛利率已降至极低水平。

宁夏建材物流业务这种低毛利、高关联依赖的商业模式能否支撑其可持续发展?是否会沦为关联方交易工具,还是能够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业务发展初期,借助关联方的资源和渠道快速拓展市场、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是常见的发展路径。但是过高的关联交易占比也确实使得数字物流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沦为关联方交易工具的风险。如果未来不能有效提升外部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独立性和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业内专家认为,毛利率低下也可能表明宁夏建材在定价策略上存在问题。公司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了低价格策略,但这并未带来显著的利润回报。若关联交易定价显著低于市场水平,可能构成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向左还是向右?

传统基础建材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数字物流业务盈利能力微弱,短期内难以摆脱关联方工具属性,宁夏建材的财务状况如何呢?

宁夏建材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86.53亿元,同比下降16.87%;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29.5%;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下滑29.50%。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润2.41亿元中,28%来自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收益),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31.28%至1.73亿元。事实上,这已经是宁夏建材连续第四年出现利润下滑。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67亿元、5.78亿元、3.28亿元,分别下滑17.55%、33.31%、43.26%。净利润从2021年的8.67亿元降至2024年的2.41亿元,年均降幅达35.1%。

此外,记者观察到,2024年,宁夏建材财务结构深陷“高应收、低现金”恶性循环。应收账款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604.24%,财务费用激增213%,叠加经营现金流缩水19.85%,流动性风险逼近临界点。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宁夏建材应收账款余额达14.59亿元,虽同比下降22.65%,但其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604.24%(净利润2.41亿元)。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六年净利润才能覆盖当前应收账款规模,利润质量严重恶化。

在负债方面,2024年,宁夏建材的总负债规模从2023年的37.16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29.64亿元,同比下降20.25%,但其负债结构的变化却值得关注。一年到期非流动负债从2023年的0.66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3.03亿元,增长356.69%。同时,长期借款从2023年的4.4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1.17亿元,下降73.55%。这种变化表明,公司正在将长期债务转化为短期债务,增加了短期偿债的压力。

另外,因新增贷款利息支出增加及存款利率下降,宁夏建材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493万元净收益逆转为2024年558万元净支出,同比增幅达213.15%。

在现金流方面,2024年,宁夏建材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9.85%至6.35亿元,主要因为销售回款减少及税费返还骤降;投资活动虽呈现4.67亿元净流出,但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非产能升级;筹资活动净流出3.55亿元,同比恶化235.19%。

在传统基础建材业务承压和新业务造血不足的双重困局下,宁夏建材是选择“止血”策略还是新业务的“破局”之路?

“短期内,传统业务仍需承担现金流造血功能,而数字物流业务则需明确盈利模式,摆脱对关联交易的依赖。数字物流需提升外部收入占比,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变。”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若2025年数字物流平台盈利模式仍无突破,且水泥需求未见回暖,公司或将面临流动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