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有一支“安宁义警”:小力量汇聚大能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22:00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罗石芊 实习生 姚媛媛

2024年,四川西昌市安宁镇柏枝树村村民罗一(化名)的78岁父亲因记忆衰退走失,驻村辅警接到求助后,义警协会迅速启动“警民联巡”机制,最终找到已走失近一天的老人。

这支由民警、驻村辅警与村民志愿者共同编织的“平安网”,自2024年4月协会成立以来,已累计找回走失老人22名,协助化解矛盾纠纷527件,推动全镇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8.3%,成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警民同心、科技赋能”的生动注脚。

“安宁义警之家”内悬挂的锦旗

破解山区治理难题 168名义警构筑群防群治防线

西昌市公安局安宁派出所位于西昌市安宁镇,辖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4万余人,治安情况错综复杂,仅靠警力难以全面覆盖。为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2023年1月,安宁派出所联合安宁镇政府成立了“安宁义警队”。为促进“安宁义警队”的持续、正规化发展,2024年4月,经申报民政部门批复同意,成立了由村组干部、退伍军人、治安积极分子、热心村民以及各职业优秀代表共168人组成的“安宁义警协会”。

“我们打造了‘安宁义警之家’,为义警们定制了工作服、肩灯、警棍等必要装备,并配备了一批巡逻车。”安宁派出所副所长赵俊向记者介绍,协会成立后,更大限度地发动了辖区的社会力量,通过义警协会的形式,为安宁义警提供持续保障。

安宁义警

安宁义警以各个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工作。各村义警在驻村辅警的带领下,扎实开展本村巡逻防控、矛盾调处、平安联防等常态化工作,并实行轮班制,每周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不低于两次的巡逻。“一般义警们会在晚饭后,7点在村委会集合,巡逻防控进行到晚上11点左右。”赵俊说。

此前,辖区村庄盗窃案件频发,当地村民习惯将鸡鸭等家禽养在葡萄地里,夜里常有家禽被盗。“安宁义警协会成立后,‘警民联巡’形成了强大震慑,盗窃案件发生率大大降低。”赵俊告诉记者,义警队伍成为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科技赋能+全民参与 织就智慧防控“天网”

走进“安宁义警之家”,“融智·月城”防控体系单元指挥调度平台的大屏上,辖区村民家中公共区域和交通要道的监控画面清晰可见。这是安宁派出所为实现事前感知、主动预警而打造的智能化防控平台。通过将“和对讲”系统与“乡村慧眼2.0”升级融合,派出所整合了内保单位、场所、小区物业等零散小单元,构建起西昌市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架构。

为搭建起辖区监控“天网”,安宁派出所牵头,联合驻村辅警、村组干部、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和义警队员组成工作专班,采取逐一入户的方式,免费为居民安装“慧眼2.0”系统,并将资费降至每月5元。截至目前,安宁派出所辖区23个村(社)共安装监控8000余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派出所引进配备“和对讲”设备30余部,实现实时对讲、实时定位、现场视频实时回传与存储,为治安巡防常态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小义警凝聚大能量 小人物成就“英雄梦”

安宁派出所辖区内有相当多的留守老人,老人走失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值班义警一把走失老人的信息发布到义警工作群里,我们借助慧眼2.0监控系统,及时调度附近村庄的义警,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丢失老人,并将其安全护送回家。”安宁义警协会会长张尔康说。

“目前,安宁义警协会有189名会员,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义警工作。”张尔康告诉记者,尽管义警工作是无偿的,但会员们的积极性仍然很高。他们在执行任务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群众的认可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勋章”。“家乡环境治安好了,村民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提高了,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奉献一份平安的力量,这是一个好事情!”张尔康说,小人物也有“成为英雄”的梦想。

截至目前,安宁义警协会共组织巡逻1326次,送证上门5213次,帮扶求助860余次,排除风险隐患386处,协助抓获逃犯16人,参与安保警卫30余次,协助采集信息2686次,找回走失老人22个,化解矛盾纠纷527件。全镇全量警情同比下降2.5%,行政案件下降5.8%,刑事案件下降48.3%,23个行政村(社)中有18个行政村(社)刑事案件“零发生”,真正通畅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