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机制解锁乡村治理“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1:03:00    

来源:皖西日报 记者:黄雪彦 通讯员:洪学波


小机制解锁乡村治理“密码”
——舒城县百神庙镇扎实开展“无事找书记”工作侧记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去年以来,舒城县百神庙镇扎实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积分制奖励、一体化调处等机制,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化管理提升幸福感

“用上了冲水式马桶,干净卫生,真的要感谢小张同志!”被杨圩村村民缪旬武夸赞的小张就是该村朱庄网格片区的专职网格员张庆倩。在杨圩村宣传普及推广改厕工作中,张庆倩多次走访网格片区农户,向村民宣传改厕的好处并积极帮助群众申报办理改厕手续,缪旬武就是在张庆倩宣传动员下主动申请改厕的一员。

网格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该镇以村民小组(中心组)为网点,以综治网格为基础,将基层党建、人社、民政、综治等各类网格优化整合为“一张网”。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名专(兼)职网格员,推动形成“党组织建在网上、人员定在格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进一步提高网格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该镇推动网格员培训工作常态化,并对网格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和考核。“我们制定了《网格员管理考核方案》,网格员通过服务时长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物品,以此推动网格员履职尽责。”百神庙镇党委书记曾胜勇表示。

一站式调处为民解忧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以下调解协议:电动车驾驶者除承担伤者医疗费用外,一次性向伤者支付陪护费、误工费等各类赔偿款人民币2500元,双方互不追究对方责任。”近日,在该镇“一站三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内,经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一起由电瓶车碰撞行人引发的责任赔偿纠纷顺利达成和解。“原先准备到县法院去起诉处理,没想到在镇上就能达成调解协议,调处过程公正,结果我也认可!”事故中受伤的行人束庆梅在签署协议后满意地说。

优化基层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近年来,该镇立足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调处、多元化解,构建“一站式”联调联处工作机制。“以前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现在,依托‘一站三中心’为民服务平台实现人员集中办公,矛盾联合调处,大大提高了化解效率和质量。”曾胜勇说。

据统计,百神庙镇“一站三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已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75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项235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项目18个。

积分制奖励赋能乡村治理

“真没想到,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不仅能增加积分,还能到‘积分超市’兑换实物。”在团结村村民大会上,荣获该村2月份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榜首后,义和组村民刁节年激动地说道。

为激发群众爱干净、讲卫生的内生动力,该镇把试点建设“积分超市”作为创新基层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微举小超”奖励平台,通过对群众的“文明行为”进行打分,以“讲文明、挣积分、取实惠”的方式循循善诱,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为了使积分制管理规范合理、行之有效,在村“两委”主持下,村民自行商议制定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细则,建立正面清单加分、负面清单扣分机制。坚持“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兑现”,根据农户及个人季度积分累计情况兑换相应生活日用品。同时,对“红榜家庭”优先给予“最美家庭”“文明卫生户”“美丽庭院”等评选资格,对“黑榜家庭”实行“曝光—整改—达标—公示”闭环管理,督促“黑榜”家庭转变思想、限期改正。

志愿服务推进移风易俗

“金钱不能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不要让子女美好的婚姻被高额彩礼所束缚。”日前,在官塘村开展的庭院议事会上,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周茜茜向村民开展“移风易俗我先行、抵制高价彩礼我行动”文明实践宣讲。

农闲时光,由镇村干部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进村入户,组织周边群众就近在农户“小庭院”里坐一坐,没有会议室,不搞讲话稿,采取“板凳会”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号召广大群众从自己做起,树立文明节俭之风,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重要抓手,依托“1个所+19个站+N个点”三级文明实践阵地,盘活利用好各类资源,激活党员、退役军人、乡贤人士、假期大学生等志愿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我们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的作用,定期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曾胜勇说。


编 汤 宁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