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阴霾”下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生存法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3:16:00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上海报道

有“世界超市”之称的浙江省义乌市,可谓中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汇集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义乌市场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经营商铺达7.5万个,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15万户。2024年,义乌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689.30亿元,同比增长18.2%,是浙江省整体进出口规模的12.7%。

美国对华不断加码“对等关税”壁垒,义乌市场却信心不减。作为义乌市场的运营主体,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商品城”,600415.SH)方面表示,基于义乌市场出口结构多元化、供应链韧性突出等特点,结合当前经营数据,公司认为此次关税政策调整对整体业务无实质性影响,对义乌出口影响有限。

小商品城相关负责人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持续为义乌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在贸易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外,AI出海、人民币出海和品牌出海正成为义乌市场的新亮点。

应对“关税大棒”的信心和底气

对于美国“对等关税”的潜在影响,小商品城方面表示,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核心枢纽运营方,已对相关政策调整进行全面分析,“认为此次关税政策调整对整体业务无实质性影响,对义乌出口影响有限”。

品类丰富且刚需属性显著,是“世界超市”义乌的最大特质。据介绍,义乌市场商品品类超210万个SKU(最小存货单位),涵盖日用消费品全链条,供应充足、质量稳定、性价比高,在全球市场保持强劲竞争力。

小商品城方面表示,公司以“小单快反”“柔性供应”模式为核心,供应链响应速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全球领先,并通过线上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数字化贸易转型,进一步优化订单结构、分散市场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中国义乌市场对美国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轻工商品和机电商品。轻工商品中以玩具、圣诞用品、小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为主。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有3000余家商户参与对美贸易,其中直接开展对美贸易的商户为100余家,占比仅约3.33%。

“该类商品在美国本土的人工、仓储等成本占终端售价的比例较高,加征关税后仍具有价格优势。考虑到美国对全球其他区域同步加征关税的情形,对中国义乌市场的影响有限。”小商品城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于美国加征关税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问题,商户普遍表示可通过商品涨价、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流程、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式来降低影响。

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则是义乌市充满底气的另一大原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4133.40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的61.8%,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其中,义乌市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东盟分别进出口1220.9亿元、1116.7亿元和6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24.4%和 26.2%。

小商品城方面直言,公司依托义乌市场“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已形成覆盖亚洲、非洲、中东、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全球化网络,客户分散度高,抗单一市场风险能力突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海外布局,加快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上述小商品城负责人表示,第一,为国家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贸易拓展树立标杆,强化与RCEP区域合作,巩固多元化市场优势;第二,通过义支付平台(Yiwu Pay)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通道,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提升贸易便利性,加速人民币出海;第三,引导市场商户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及品牌建设,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同时优化物流路径与供应链管理,对冲潜在影响。

AI技术赋能实体市场“上线”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小商品城实现营收157.37亿元,同比增长39.27%;归母净利润30.74亿元,同比增长14.85%。今年一季度,小商品城实现营收31.61亿元,同比增长17.93%;归母净利润为8.03亿元,同比增长12.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5亿元,同比增长15.14%。

记者注意到,在小商品城市场经营、贸易服务、配套服务及商品销售四大主营业务中,2024年,市场经营板块增长较快,营收45.78亿元,同比增长48.92%,毛利率增加12.44个百分点;商品销售板块营收最高达92.57亿元,同比增长37.38%。

这与客流稳定增长密不可分。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2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15%;日均车流9.9万车次,同比增长5.48%;外商日均到访量超3900人次,同比增长17.22%,全年吸引进入市场的全球采购商超百万人次,覆盖230多个国家及地区,市场主要客流量指标均创近10年新高。

除线下实体市场外,小商品城也在大力探索线上平台发展模式。据了解,Chinagoods平台是小商品城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新兴业务。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Chinagoods平台注册采购商突破480万人次,平台经营主体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有限公司实现营收3.41亿元,经营性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02.05%。

近年来,小商品城还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赋能小商品商贸应用领域,覆盖商品展示、贸易撮合、流量营销等关键贸易环节,助力商家降本增效,推动传统市场与外贸生态场景的深度结合。

相关资料显示,Chinagoods平台自2023年10月以来发布了一系列AI数字应用,包括小商AI视频翻译,AI翻译官,AI店铺助理,小商AI设计,AI独立站,小商AI名片和小商AI视创等,累计使用及访问次数超10亿人次。

“由AI赋能实体经营户形成的‘数字老板娘’形象,已打造为知名IP。”小商品城方面阐释道,新增使用过自研AI产品的商家超1.9万家,提供服务超22万次,自主研发“智能商品推荐”“AI多语言客服”等6个数字化工具。

4月15日,小商品城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全球最大线下实体市场与全球最大线上市场的合作。双方将打造小商品垂直领域AI大模型,致力于构建“数据驱动贸易”的创新生态,推动中小微企业加速向数字商贸领域发展,助力义乌打造全球贸易标杆。

根据上述协议,双方将以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为载体,打造数据驱动的贸易枢纽,实时洞察全球市场趋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商机匹配;利用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整合全球贸易数据资源,创新开发跨境商业数据智能撮合引擎,构建一个具备“全链感知—智能决策—生态协同”能力的数字中枢,打造“数据流引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全要素流通枢纽。

同时,双方联合还将研发小商品垂直领域AI大模型,通过智能选品、多语言营销等功能,推动AI技术在跨境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场景的普惠应用,降低数字化门槛,加速“中国智造”转型。

小商品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公司深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依托阿里云全球领先的AI云支撑,帮助海量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让“义乌模式”成为数字时代的中国名片。

此外,小商品城还优化升级品牌出海战略,重点探索仓储式展销中心模式。据介绍,小商品城已新增阿联酋迪拜、越南胡志明仓储式展销中心2个,组织样品超0.9万SKU,面积超0.25万平方米,引进义乌好货品牌、吸引新型优势行业等创新业态、优化商业模式、释放发展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