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的守望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2:12:00    

原标题:林海雪原的守望者

内蒙古日报记者 安寅东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春莺

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石勒喀河交汇处的黑龙江源头,坐落着我国唯一常住人口为零的乡镇——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哈达镇。在这片年平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最低可达零下57摄氏度的极寒之地上,自1995年起,便有一群人坚守着祖国216公里的边境线和589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忠诚的写照,更是对职责与使命的深刻诠释。

4月初的恩和哈达仍被冰雪覆盖,层叠的雾凇林海与银装素裹的远山构成水墨画卷。画卷中,素有“北疆第一所”之称的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巍然屹立。

驻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队伍由原武警部队转隶而来,他们依然遵循准军事化管理标准,坚持每日队列训练和边境巡逻。面对长达180天的界河冰封期,非法越境、违规捕捞等风险时刻考验着他们的警觉。

虽然我区近两年大力实施边境区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但在恩和哈达5895公里的边境管理区,信号畅通仅限办公区域,民警们每次巡边前都要做好充足准备。车辆制动系统因低温冻结是常见问题,但经验丰富的民警们总能迅速解决,确保巡边任务顺利进行。

3月20日正值春分,界河边寒风刺骨,雪花拍打在他们脸上、身上,这种恶劣天气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相比低至零下50多摄氏度的极寒,这样的天气算是温和的。江苏籍民警方政脸上冻出白斑,但他不以为意,随手抓起雪搓脸。教导员左彬欣慰地说:“这些南方来的民警刚来时缺乏经验,经过锻炼后逐渐适应了。”

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亲如家人,共同应对着各种困难。民警陈向军主动承担起照顾全队伙食的任务,丰富了大家的生活。蔡培和方政在2019年转隶分配到恩和哈达,他们表示:“我们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来完成!”左彬有20年军龄,2021年主动申请调至恩和哈达,创建荣誉室、蔬菜棚,并养了30只鸡,极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2024年8月17日4时30分,左彬、苗旭、方政、牟东印驱车出门巡边。他们要去巡边的地方,是距办公地点210公里的127界碑处,除120公里的水泥路外,剩余90公里是非整修路段。其中,长有一公里的弯路弯弯相连绵延不绝。直到临近中午,车子拐过新弯后,界碑赫然在望。界碑既是边境的分界点,也是祖国主权的象征。左彬领着队伍把界碑仔细擦抹一遍后,一笔一划给界碑补色。

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组织的紧急拉练,是边境系统的常规动作,考验着每一位戍边人的意志力。从深夜到凌晨,再于清晨出发执行任务,这样的日子对边境警察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们始终坚信“苦地方、累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夜幕降临,行驶在回程路上,巡逻警车的红蓝警灯划破暗夜,“日见警徽夜见灯”,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