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加速发展医用同位素产业 用好“炼丹炉” 研制救命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雨红 许钟予 县委报道组 徐张赢

这段时间,在海盐县人民医院旁,一个占地50亩的核医疗中心装修进入收尾,一期打造近100张核药治疗床位。随着这一中心的投用,一条集同位素生产、核药研制、核医疗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将在海盐形成闭环。

同位素产业是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医学领域,其作用越来越突出。核药,简单来说是由放射性同位素与有机靶向药物组合而成。“近年来,海盐将发展同位素产业作为‘头号工程’,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医用同位素产业基地,形成‘千亩千亿’产业集群。”海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医用同位素产业是一片新蓝海。2021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依靠现有反应堆资源,尽快建成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自主生产供应的能力。目前,全球比较常用的医用同位素有8种,预计到2030年,需求总量较2021年增加10倍以上。

当前,同位素生产主要依靠加速器、研究堆、重水堆等,但前两者产量小、成本高、供应不稳定,而重水堆在这些方面优势明显,因此脱颖而出。在中国,仅有的两台商用重水堆就在秦山核电,海盐发展同位素产业,得天独厚。

杭州湾畔,两台重水堆如白色巨岩耸立,在承担发电重任之余,如今体内还多了一个“炼丹炉”,反应堆无需停运即可批量、稳定、持续生产镥-177、钇-90等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其产能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不过,秦山核电辐照生产的医用同位素好比“稻谷”,上餐桌前还得经过一番“精加工”。距离秦山核电厂区近百米的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内,中核秦山同位素有限公司正对镥-177同位素进行分离、提纯。“医用同位素多为短半衰期,长则几天,短则仅几小时,从出堆到制成‘救命核药’,再到用于治疗,每个环节都需争分夺秒。”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专班班长陈峰说。这里现已建成碳-14、钴-60等5条生产线。

抢滩新经济,海盐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引进放射性同位素、核药研发生产等项目26个,总投资超90亿元。力争到2027年,8种常用医用同位素在海盐实现国产化替代,到2030年培育总规模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