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为重大需求学科专业开辟绿色通道,山东贯通“教育-科技-人才”
今天上午,山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会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系列文件,介绍山东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主发布词中提到,金融生态是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八个重点任务之一。请问,山东在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重点举措?

姜宁:全省金融系统坚持把服务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不断优化科技创新金融生态,以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流向科技领域。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抓金融供给扩量调优,2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46.2%。二是抓增量政策有力落实,签约13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超100亿元,2只基金注册成立;累计获得央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76亿元,居全国前列。三是抓直接融资扩容提质,境内IPO已过会3家企业,超七成IPO在审及在辅企业为科技企业;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科技企业1812家,融资20.37亿元。四是抓改革创新纵深推进,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以科创金融为主题的国家级金改试验区,推动打造“六专四价”工作体系,济南科创金改试验区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7%,多项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首创开展“好品金融”评价,选树一批创新性强、应用性广的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擦亮金融品牌。
下一步,将聚焦四个方面,加力推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多元化金融服务,巩固拓展金融生态链。
一是聚焦传导落实,在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上再加力。深入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撬动更多金融资源。
二是聚焦资本赋能,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上再加力。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用好上市融资“绿色通道”,精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融资,持续丰富区块链建设创新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等,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在优化“贷款+保险+担保”多元服务上再加力。引导银行机构完善“六专机制”,实施差别化审批流程,提升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支持保险机构构建多样化科技保险产品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保险保障。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做大科技担保业务规模,不断拓展“鲁科担”业务合作体系成员,强化担保增信功能。
四是聚焦生态打造,在营造科技金融良好发展环境上再加力。完善科技金融风险监测,健全科技金融统计和评价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守正创新。推动数据资源整合治理,强化金融服务数据支撑。选树科技金融服务品牌,筛选一批标杆项目和典型产品,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实践经验并积极推广应用。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请问,省教育厅如何打通“教育-科技-人才”间的连接,支撑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构建?

王浩:高校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省教育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切实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积极助力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一、提升高等教育能级,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构建引领和支撑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力推动省属高校“双一流”突破。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设立重大需求精准科学识别、学科专业设置快速绿色通道,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适配不同领域创新需求。
二、聚焦关键紧缺领域,强化创新人才供给。发挥教育系统人才培养主阵地、高层次人才蓄水池作用,有组织加强人才引育,着力塑强人才资源、释放人才红利。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建强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成立联合研究生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校企联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在产业一线培养历练高素质劳动者、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柔性引才机制,积极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力引育高层次人才。深化“校企共聘共用”,完善双向流动激励机制,支持高校教师到龙头企业、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跨界融合”,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三、提升科技攻关效能,畅通成果转化渠道。以山东重点产业需求为牵引,深化高校科研供给侧改革,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使命导向、应用牵引的高校实验室体系,争创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水平运行现有高等教育共同体,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未来技术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深度赋能山东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入实施“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建强用好全省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巩固拓展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态势。遴选部分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用足用好山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组织高校充分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常态化遴选发布“高校好成果”,推动校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精准对接和高效落地。

科技日报记者:
《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提出,“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效能”。请问,山东如何更好地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凝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

梁恺龙: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结合点,是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的重要承载体,对于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平台筑峰增效行动,建立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要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营造以“创新无忧”为鲜明标识的科技创新生态,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做科技创新的实践者。省科技厅将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部署,强化国家战略导向,精准对接山东标志性产业需求,科学凝练部署重大科学任务,组织开展前瞻性、原创性、集成性科研攻关。加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对各类创新平台的稳定支持,简化项目申请、评审、立项的流程,探索直接委托重大平台实施的机制,率先打造宽心的创新环境。
二是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做人才创新的服务者。省科技厅将深入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围绕30家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精准制定支持举措,面向重大平台设立泰山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配额,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平台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全过程做好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为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提供稳定的支持。
三是支持重大平台做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者。省科技厅将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项目、平台、人才同步配置模式,依托大平台,培育大团队,实施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优先支持重大平台落实科技成果评价、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推进孵化业态、创新基金与重大创新平台的无缝对接,支持重大平台打造创新无忧的示范区。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李欣苁)
-
- 无招回归钉钉,是阿里对“战略纠偏”的纠偏
-
点击:0 | 2025-04-03 12:26:00
-
- 答记者问|为重大需求学科专业开辟绿色通道,山东贯通“教育-科技-人才”
-
点击:0 | 2025-04-02 17:33:00
-
- 风口智库|独家对话董忠云:全球资产“东升西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点击:0 | 2025-04-02 17:03:00
-
- 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开启售票,展映精选50部特效电影
-
点击:0 | 2025-04-02 15:36:00
-
- 电商平台整顿AI假图,经济日报:让商品图“眼见为实”
-
点击:0 | 2025-04-02 11: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