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江新故事丨用法槌敲响文物守护强音
□本报记者 李淅
在文物保护的漫漫征途中,有这样一位法官,他以法律为剑,斩断破坏文物的黑手;以知识为盾,守护珍贵的历史遗迹;以责任为旗,引领社会重视文物保护。他就是日前入选第二届“最美龙江文物安全守护人”的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徐静。
徐静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已有13年,“一身法袍,一生责任”是他始终秉持的信念。
2016年6月25日位于四野纪念馆东侧的革命旧址遭人强拆,7处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这些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在此开设前线指挥部,指挥了辽沈战役等多次重要战役。
案件发生后,徐静第一时间投身其中。他仔细阅卷,反复查看20余项证据材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全面了解案件,他与合议庭成员深入研究讨论案件事实、犯罪性质以及法律后果等问题。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前往双城区文体广电局,了解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赶赴遭破坏的旧址现场,踏查实地情况;走访双城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获取更多线索……经过两次开庭审理,徐静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认定被告人常某某构成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
而对于另一起相关案件,经过三次公开开庭,他仔细审理各类证据材料,认真听取证人证言,最终认定韩某某等6名被告均构成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徐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律的公正,严厉震慑了文物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条文是静态的,司法智慧要让其焕发生命力。”在徐静的办公桌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被翻得卷了边,扉页上的批注密密麻麻。
在徐静看来,要做好新时代审判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因此,他把学习融入生活,当成一种责任和精神追求。
徐静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他深知保护文物安全责任重大,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钻研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学习过程中,他注重学用结合,将学习心得撰写成宣讲材料,与本院青年理论小组成员研讨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还为同事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共同为文物安全保护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文物保护,不能单打独斗!”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徐静积极加强与双城区公安分局、检察院、文体广电局的协调沟通,构建起信息共享、协作解纷、法治宣传等联动协作机制,依法惩治和防范文物犯罪。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传承着灿烂文明。文物守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为了让法治守护“看得见,摸得着”,徐静带头开展“保护历史文物,传承华夏文明”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等各类主题法律宣传、知识讲座活动20余次,让更多的人触摸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了解文物保护的法律知识,从而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在一叠叠案卷中,一次次审判中,徐静用他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 文化中国行|从石俑、书画到青铜器,看重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
点击:0 | 2025-04-15 18:14:00
-
- 新龙江新故事丨用法槌敲响文物守护强音
-
点击:0 | 2025-04-14 10:19:00
-
- 南京超九成“劳动官司”化解在基层
-
点击:0 | 2025-04-13 11:22:00
-
- 沙坡头区法院推进庭审实质化 筑牢司法公信力
-
点击:0 | 2025-04-11 17:30:00
-
- 未成年人自愿文身,刺青馆能否免责?
-
点击:0 | 2025-04-09 1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