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宁利:眼科产业园是中原地区眼科产业的集聚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0:53:00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瑞/文 徐聪/图

4月18日,中原医学科学城·眼科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项目团队带头人,王宁利在启动仪式后接受记者专访,详细解读这一项目的战略定位、创新模式及未来愿景。

记者:中原医学科学城·眼科产业园的定位是什么?

‌王宁利‌:这个产业园的核心目标,是要打造中原地区眼科产业的集聚地和眼科产品创新的源头平台。眼科产业园的启动标志着河南省在眼健康领域迈入全链条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对区域乃至全国眼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与传统产业园相比,眼科产业园的优势是什么?

王宁利:区别于传统产业园“盖厂房、给政策、供资金”,眼科产业园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眼科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转化。当前眼科领域的头部企业,尤其是具备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硬件支持,更是技术创新的生态。眼科产业园结合企业需求,布局了强大的创新链,比如智能光学、生物制造、精密加工、人工智能等,这些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要素将赋能企业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打造该平台,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是基础,关键是要做好创新链。挑战也在于此——如何吸引国内一流专家和顶尖科学家?这不仅需要“情感牌”,更要设计一套创新机制,吸引顶尖科学家团队到这里进行创新链建设。‌

记者:如何通过眼科产业园搭建国际眼科创新合作平台?产业园未来是否有国际化布局?

‌王宁利‌:国际合作是必经之路。我们目前正在与欧洲、东南亚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对接,积极推动中国眼科产业“走出去”。

此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之后,有望催生“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这种头部企业可以拉动整个产业链。

举个例子,河南有1亿多人口,仅眼镜需求就覆盖至少7000万人,市场潜力巨大。但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基础需求,更要通过智能光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推动眼科产业升级,让河南百姓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眼健康服务,并向全国辐射,甚至引领全球视光行业发展。‌

记者:打造国内一流眼科创新高地,郑州航空港布局这一项目的信心来自哪里?

‌王宁利‌:港区的优势在于定位清晰——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立足河南实际,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例如,产业园首期规划156亩,和国内已有的产业园相比,规模并不算大,但足够支撑初期目标。我们计划从优势领域切入,从大众强烈需求的领域入手,先“打个样”,探索可复制的模式,清晰地了解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港区对创新链的重视与投入,让我们有信心将这里建成眼科领域的创新高地。

中原医学科学城·眼科产业园项目介绍:

项目依托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在眼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作用、丰富成果转化经验和国际权威影响力,按照“所-院-园”一体化发展思路,规划构建“1个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1个中原眼健康产业研究院+1个河南省眼科联盟+1个大眼科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主攻眼视光、眼科手术器材、眼科药物(包括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生物创新疗法)、生物材料、眼科检查设备、AI医疗(包括多模态生成式眼科大数据模型等)、眼科临床研究及诊疗服务等七大赛道,打造集“临床需求、基础研究、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临床应用、科普宣教、展览展示”全链条闭环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眼科创新高地,加快形成“眼科+孵化平台”“眼科+X”等大眼科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