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21条全解读⑦丨加力激励,让企业成长“无忧”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海报 周桐
政策要点
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新建成投产且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省级财政按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5%给予激励,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
实施企业拓展市场激励。对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参加境外线下展会的企业,按不超过实际展位费用的80%给予激励,单场展会最高10万元;参加境内线下展会的企业,按不超过实际展位费用的70%给予激励,单场展会最高3万元;建立国际营销服务平台和网点的企业,按建设总费用的30%给予激励,每个项目最高20万元、每家企业最高50万元。
实施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纳入市场年度开拓计划清单的活动,省级财政按照活动规模、对接成效给予服务供给机构每场最高30万元激励。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定向采购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符合条件的工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及服务累计支付超过5000万元的,省级财政按照实际支付采购金额的1%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万元。
权威解读
4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措施》围绕“推进企业快速成长”方面作出专门部署,制定7条有力政策措施。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梳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瞄准需求”和“紧盯重点”是其中的关键词。
作为新一轮接续政策,为护航四川企业成长“无忧”,《措施》有何新考量?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解读。
瞄准企业需求
从去年4月出台的《关于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措施》,到去年9月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再到本次《措施》,“推进企业快速成长”都被着重强调。
“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必须要关注市场主体的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关键举措。”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许彦指出。
与此前的政策措施相比,《措施》继续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同时包括实施企业拓展市场激励、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激励、大企业大集团定向采购激励等。
许彦注意到,《措施》尤为重视企业的需求。比如,对参加境内外线下展会、建立国际营销服务平台和网点等的企业实施激励;对纳入市场年度开拓计划清单的活动,省级财政按照活动规模、对接成效给予服务供给机构每场最高30万元激励等。

“实施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激励,针对的是当前工业企业订单需求不足、供需信息不对称、产销衔接不顺畅等问题”。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2024年,四川开展工业领域“拓市场稳增长”供需对接,省市共办产销对接活动87场,现场签约项目604个、协议金额超1100亿元,取得不错成效。

激励企业找市场、为企业供需对接搭台之外,《措施》还鼓励四川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省内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协同配套和创新能力,实施定向采购激励。
去年,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构建大中小企业全链条贯通式支持培育机制,强化中小企业早期创投支持,推动纳入大型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措施》围绕“成链”提出具体举措:符合条件的工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及服务累计支付超过5000万元的,省级财政按照实际支付采购金额的1%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万元。

“实施定向采购激励,还能够激励大企业大集团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补充。
紧盯重点行业
推进企业快速成长,《措施》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重点行业,涉及建筑业企业、汽车企业和商贸企业,包括实施建筑业企业生产规模增长激励、实施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激励、实施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等。

“当前,全国汽车市场面临价格战、加征关税等冲击和影响,我省汽车企业尤其是燃油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产销售压力。”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汽车属于体量较大、短期又面临较大压力的行业,需要“‘一业一策’纾困解难”,为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阵痛期”,因此需要继续对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增产等进行激励。
去年9月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也对汽车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省汽车产量达30.7万辆,环比增长56.6%,同比增长7.7%。
“支持范围还在加大,力度也在加强。”许彦以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为例,《措施》将“个达限”的商贸个体工商户纳入激励范围,同时将能够获得激励的餐饮企业从“年经营规模1亿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放宽、细化到“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且2024年经营规模1亿元、10亿元、100亿元以上”,且激励金额最高至200万元。
方向明晰、操作性强,《措施》为企业成长无忧打下“强心针”。
有激励,有信心。“竣工投产项目补贴资金到账,缓解了我们扩大生产规模面临的资金压力。”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去年,宜宾天之华年产26000吨高品质纱线智能化生产车间项目竣工投产,随后获得了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资金激励。

这样的故事,又将在四川上演。
为保证激励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四川还将使出“真招”“实招”。
以实施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激励为例,激励方式采取“分级分类、按效奖补”机制。“我们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支持范围、方式、标准,按照‘规模+成效’双维度核定金额。”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将建立“企业需求库—服务机构库—对接活动库”三库联动机制,多渠道征集企业需求,按季度更新供需对接活动计划,同时,在2025年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单列3000万元,确保激励资金及时到位。
-
- 数字城市赛道超八成金奖项目赛后一年内取得突破
-
点击:0 | 2025-04-13 10:32:00
-
- 滴滴宣布投入20亿稳就业促消费,积极应对外部挑战
-
点击:0 | 2025-04-12 22:37:00
-
- 沈阳市“爱心公益书屋”示范点揭牌
-
点击:0 | 2025-04-12 22:17:00
-
- 从“轻奢”变“亲民”:椰子水饮品迎降价潮
-
点击:0 | 2025-04-12 19:13:00
-
- 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21条全解读⑦丨加力激励,让企业成长“无忧”
-
点击:0 | 2025-04-12 17:50:00